两大展览
《“水墨双生”之造境》
《定·笃——牛波水墨个展》
盛大开启
带上小伙伴
相约树美术馆!
01
水墨
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
象征了东方精神
2019年,我们再谈水墨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
探索中国画的多维度
本次展览,我们尝试将当代中国画融入日常生活
营造一个用生活方式理解中国艺术的场景
打开一道通往当代东方美学生活的大门
1
参展艺术家介绍
毕可燕
1972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市。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方骏教授。现任教于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市书画院特聘画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日照。
毕可燕所画的这种梦幻山水也展现了女性审美的独特视角和对生活、艺术的评判,从她的朦胧、恬淡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那种独属于女性的柔美。她作品中的物象造型,不管是云烟、山峦还是树木、房舍,都没有过硬的棱角,而是圆润自如,仿佛柔软细滑的丝带。
仙苑清幽之二 180×24cm 纸本水墨
毕可燕
仙苑清幽之四 180×24cm 纸本水墨
毕可燕
仙苑清幽之五 180×24cm 纸本水墨
毕可燕
蔡涵悦
1986年,出生于北京。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姚鸣京、陈平、崔晓东、丘挺等诸位先生。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研究,导师崔晓东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山水工作室讲师,荣宝斋画院特邀讲师,炎黄艺术馆临摹教室专业教师。
蔡涵悦曾说:画画应该是“从于心”的,画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田肥塘碧,竹丛瓦舍美景不尽;植被也十分丰富,品种繁多。这些元素错落掩映,各种绿色在眼前晃动着。我在创作中试图放弃对植物种类的堆砌,只选择两三种元素,努力将其纯化,希望能使画面单纯一些,而强调整体的“大我”。画面中人物的加入是叙述性的点景,也是对细节真实性的表达。这种“记录”式的创作,不时让我回想起当时刹那间的生动。
情境小景1 35×35cm 纸本彩墨
蔡涵悦
情境小景2 35×35cm 纸本彩墨
蔡涵悦
情境小景4 35×35cm 纸本彩墨
蔡涵悦
丁丕显
丁祯,原名丁丕显,1982年4月生,自幼随父习画。2006年安徽建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丁丕显的工笔画家紧随时代步伐,用画笔不断挖掘和表现心灵深处的感悟,使中国工笔画这门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时来运转 137×63cm 纸本水墨
丁丕显
石荣强
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200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周京新教授。南京市书画院特聘画家。現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日照。
他笔下的鸟兽虫鱼总会身躯庞大,标本化的正面与侧面形象颇多,同时在造型上还略显夸张,充满怪诞而诡异的假象。虽然它们的形态往往与现实中的物象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上的拟人化特征却与现实认知的感受形成反差。
隐者之一 97×45cm 纸本水墨
石荣强
痴 97×90cm 纸本水墨
石荣强
秋窗惊眸 97×45cm 纸本水墨
石荣强
宋秦晋
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职业艺术家,2012年在北京创建《佰草山房》个人工作室,现居北京、上海。
相较于气势宏大的山水画,花鸟小品显得尤为贴近生活。看似细枝末节的琐碎,其实更靠近生活的本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叶在处理起来需要更为细致的观察和表达功力,精细的落脚点不能靠概括,技巧过多又易显匠气,设色太浓太淡都会影响画面格调,把握好整体的平衡离不开刻苦的练习和过人的天赋,也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心观察。读宋秦晋的作品就如同在林间漫步,诗情画意自在其中,不需要无可奈何地感伤落红,也不用等待燕子归来,只消享受时光独自徘徊。
瓶花 66×44cm 纸本设色
宋秦晋
王晖
1971年,生于大连,现居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美学发展基金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美学发展基金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重彩画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
王晖曾说:选择兔子作为我的绘画主体,源于我喜爱它的矫健、聪颖、谨慎、不宜驯服且充满野性,甚至爱它的些许邪恶。它的某些特质与我的性格不谋而合,画得时候我常常觉得它就是我的化身,化在纸里,化在笔尖上延续了自由的灵魂和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角度的仪式5 148×84cm 绢本设色
王晖
王秋人
王秋人,原名王丕,1966年生于上海,职业画家,元社成员,北京乐器协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理事,江西省古琴协会顾问,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王秋人敏锐地把握了传统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模式,这是与晚明“四王”程式化相关的那种有着风水生命观的构图,设色富贵而雅致,并且回返到宋人的丘壑经营,在山水之中总是藏匿着一个佛者,这正是藏心之所在,是个体心性之隐秘的签名。王秋人自觉来回拉动这个程式化的山水,使之富有新的灵韵:一方面向着古拙的魏晋或者敦煌的简洁山水图示还原,而且带入中国色,而不走向水墨的素色,把金色、红色与蓝色等彩墨融入硬边的轮廓之中,似乎带有一种剪纸般的手工感。
丁酉·云山系列 168×58cm 绢本水墨
王秋人
乙亥·金碧之上 96×58cm 纸本水墨
王秋人
王霄
王霄,职业画家,现居北京。
画家王霄采用传统技法,将太湖石“皱、漏、瘦、透”之美描绘的淋漓尽致。湖石上点缀嫩嫩的小草,象征着新的希望。画面中湖石的“枯”与小草的“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难以忘却。
一颗枯石 30×30cm 绢本水墨
王霄
姚蓉蓉
生于天津,2008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重彩工作室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
一个专注于蝴蝶创作的艺术家,一个赋予了传统的工笔画艺术以新的语境表达的艺术家,一个善于思考、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艺术家。以“蝶”为主题,寻求其生命根源中更具意义的基因和精神元素,放大重组,深化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如同一只幼虫层层破茧,化蝶重生,展翅高飞,不断探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她运用传统工笔画技巧,将蝴蝶绽放的精彩瞬间凝固,放大定格在丝绢之上,精致描绘,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让她的“蝴蝶标本”成为了美丽的永恒。
悦容编-步步莲 43X36cm 禇皮纸、金银箔、重彩
姚蓉蓉
纁 55×45cm 绢本重彩
姚蓉蓉
悦容编——芙蓉脸 37×50cm 绢本金箔
姚蓉蓉
张庆
1965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1992年,成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北京工笔重彩画理事。
补服系列作品,是画家张庆长期探索的主题之一。补服,即明清两代帝王和文物百官的官服,因其缀有金线和彩丝绣成或织成的图案“补子”,故称为“补服”。其所列不同的图形内容代表了官阶的高低与贵贱。画家张庆之所创造这一类题材,也是有意打破我们的固有思想,更试图还原自然的本来面目。作者有意将补服中的禽鸟形象呼应其自然的真是形象,自然中之禽鸟为主题,在途中占有绝对的位置和比例,以突出自然对画面的主导型。在选择出补服图样中原有的相关要素,如太湖石、彩云、水纹和红日等,还原官服图样的氛围,以非时间及非空间概念组合,打破固有的状态,改变原有模式,转化成一种虚幻状态,创造出一个具有主观审美特征的理想化的神话氛围,使之具有非现实主义意义。
新补服之一 50×50cm 绢本设色
张庆
新补服之二 50×50cm 绢本设色
张庆
1
音乐、家具、陶瓷介绍
1
现场音乐
音乐指导:常胜梅
音乐名称:天
音乐作者:岩井俊二
音乐特点:飘逸的曲调,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洁净而从容。与绘画、家居场景呼应,打造有意味的空间体验感。
弘舍家具
本次展览的陈设用具由弘舍家具提供
这些家具风格以汉唐文化为脉络,仿大漆工艺,黑红色调。家具高度略微降低,符合中国人身材比例和审美观念。黑色色调和直线条造型,也更显示出家具的审美力度、也容易和现代家具相配合协调!
陶瓷
本次展览中的陶瓷由洵栖堂提供
洵栖堂的创始人为姜志平,198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是我一直坚守的造器理念。在制陶的过程中,天然的泥土和矿物,数年的技艺锤磨,再加上天成的力量,一个美好的器物才能得以诞生。可以说,制陶是一件既辛苦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最后一道窑火的融炼,也是最能考验人心灵的时刻。整个过程,我希望达到一种天、地、人互通的自由。只有这样,寄情于器,借器传情,才使我烧制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器物。
“自然幽玄”、“朴素质真”是我对一个美好器物的理想,这也源于我国传统文化,正如庄子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多年来我走遍国内各个窑口,并对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审美进行深刻的研究。本次展览的陶瓷器物,不管从泥料到釉料都源自传统之法,以天然原矿一元次配方而成。从选泥、采矿、研磨、制坯、施釉到最后的烧成都由自身全力手工完成,这也区别了工业流水线分工的生产模式,让一个美好器物的诞生温暖而可靠。
02
牛波87年就东渡日本,此前是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他更有名气的是因为他还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去了日本大肆做了众多的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被日美的评论家称之为“人类第一次在无重力中的艺术行为”,甚至说它是地球文化终结的象征。
牛波谈到,在他们那一批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朦胧派诗人中,牛波成为了禅宗的信徒,虽然他在中外大小乘的寺院里行脚挂单,但他实际上非僧非道,他拒绝了师父卧龙寺方丈如诚禅师逼迫他出家的恳求,就像他的抽象水墨的载体是唐宋的泥金泥银纸一样,20年来在儒释道中孤独地寻找“潜在的华夏文明遗传基因”才是他唯一的目的,并且通过对古文字的重新梳理,用他所说“活检”和“核磁共振”的方法构建中国抽象美术史的同时,还用“伪经真意考”的方式来摸索和挖掘华夏民族的精神起源以及美学基础。
心经(三联画) 泥金纸 水墨
大乘起信论:用 178×96cm 泥银纸 水墨
大乘起信论:象 178×96cm 泥银纸 水墨
比干 178×96cm 泥银纸 水墨
文心 178×96cm 泥金纸 水墨
在各类心中,牛波最重视的是《文心》,为了衬托文心,他还画了一幅《离文之心》,那是一颗正被黑暗吞噬的心。从而就说明文心决定着光明的未来。这是文化铸成的心,心里面充盈着金色(为此他也用了金色颜料),说明文化的珍贵。中间流畅的墨带像河流,也像一个翘首天空渴望也预示着飞翔的人形。整个画面和谐葱茏,且朝气蓬勃。文化拯救,这是画家开给迷惘的心和世界的药方?最终他主张《万物归心》,这心就是《如来藏》的温润之心,恰如太阳出来之前,东方山顶的清亮和澄明,象征着慈悲和爱。
两场展览持续到2019年9月
展览门票为30元/人
欢迎您的到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